【摘要】:江西地域文化簡稱“贛文化”,是一種具有相對鮮明性格內涵、認同坐標和觀念模式的地域文化??茖W利用豐富深厚的“贛”文化,開展青少年特色校外教育和實踐活動,這對于擴展校外教育內涵和外延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增強校外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本文試圖通過對地域文化和校外教育的比較性和結合性探究,以南昌紅石雕文化為例,淺析江西校外教育中地域文化的利用價值。
【關鍵詞】:校外教育 地域文化 價值 贛文化
一、 校外教育較學校教育的相對“課外”性
學校教育與校內教育是對同一教育主體的不同表述。學校教育相對于社會教育提出,而校外教育則相對于學校教育提出。學校教育是由教育專業人員擔任,在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各級學校內組織進行教育目標明確,教育系統和組織完備,遵循一定的課程計劃和學科標準,以影響幫助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教育實踐活動。校外教育是指在校外教育機構組織下由教育專業或者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員,按照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以外,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受教育者實施的教育活動。校外教育的積極作用在于受教育者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向和活動,利用課余時間收獲新的知識與技能,利于智力發展和個性化養成,便于進行校外德育教育以及養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校外教育相對于學校教育的“課外”充分的體現了教育內容和形式的相對獨特性。
在當今社會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對推動文化發展、引領時代先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校外教育和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校外教育的基礎,校外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作為相對的外因和內因秉承一致的教育目的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同時推動彼此的發展。
校外教育的“課外”性具體體現在組織主體、組織程度、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環境、教育者、教育關系和評價方法方面。校外教育的組織主體“課外”性表現為由除學校以外的教育機構擔任,包括少年宮、少年之家、青少年宮、青少年科技館、兒童活動中心等。相對于學校的組織管理程度,校外教育的組織管理形式需有一定的組織管理制度且更具靈活性、“課外”性。校外教育的教育內容要求“課外”——課程計劃、標準以外是學校教育內容的延伸、拓展和補充。校外教育的教育方式“課外”性表現在以開放式、啟發式、非階梯式為主,寓教于樂。校外教育教育環境的“課外”性表現為時間和空間的延伸——在學校學習時間以外,在學校以外的教育機構里。在校外教育的“課外”性中受教育者在專業或者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老師引導、陪伴和幫助下建立平等的教育伙伴關系。在活動中充分的調動和挖掘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以受教育者為主體,一切以適應受教育者的成長發展階段和需求為活動指導。校外教育在評價方式上的“課外”性表現為側重于受教育者的學習態度、快樂健康的學習情感及價值觀養成,更加注重對于受教育者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
二、校外教育中地域文化的價值
“文化”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三層含義:首先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其次為考古學用語;另外還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在此文中應是第一層含義,“地域”即可理解為對于文化空間的限定——本土本鄉。地域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地域文化不是屬于個人或者某個國家的,而是屬于各個地域人民。正因為在特定的時間和地域里出現了多樣的文化才匯集積累發展出了如今璀璨斑斕的人類文明,地域文化是在人類不斷深入認識、改造自然中產生和發展的,受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條件影響,從而形成了鮮明的文化地域特色,潛移默化的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地域性、認同性、潛在性和相對穩定性等特點。
“教育”在《詞典》中意為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其價值在于是繼承和發展人類文明的最有效也是唯一途徑。教育的內容涵蓋面非常廣泛。按照實用主義教育代表人物杜威對于教育本質的闡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地域文化教育即是立足于生活,著眼于未來。將本土文化、地域文化融入教育之中使教育在持續健康向前發展的同時具有屬于自己獨特靚麗的代表顏色,所以教育和地域文化精髓的有機結合是非常具有教育價值的,同時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只有具有地域文化特點才能譜寫出屬于地域人民獨特的華彩篇章。就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而言與教育的緊密結合也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校外教育作為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同地域文化對于校外教育亦具有必要以及重要的價值。
(一)從感性層面認知校外教育中地域文化的價值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背鲎岳仙嵯壬摹段业哪赣H》??梢哉f父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老師。 地域就是“母親”,地域這位母親給予生命,潤物無聲的用自己的血汗灌養感化著她孕育的每一個生靈,人類的繁衍、文明的產生發展無不需依托得益于它的無私和愛護。
地域環境作為外在因素直接作用影響于人類,因此人類的成長、日常生活與地域文化密切融合,不可分割。人類通過了解地域文化能夠充分認識自身所處環境的文化特點和歷史淵源,從而將地域文化內化為內在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校外教育的產生、建立和發展都無法離開養育它的這片土地和地域文化,同時誕生于這片地域的校外教育也必然深植于母親溫暖的懷抱。不難發現實質上校外教育自身的差異性即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反映和表現。校外教育的生命力立足于地域文化,同時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和制約。
(二)從理性層面認知校外教育中地域文化的價值
地域文化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在此僅分述其教育價值。地域文化的教育價值貫穿于教育各個環節和活動的始終。地域文化的教育價值就受教育者的角度可以歸納為生活經驗的積累、個性化養成以及建立地域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
實用主義教育著名的代表教育家杜威說:“教育的過程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旨在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教育活動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其中開展。教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受教育者積累經驗更好的作用于自身實際的生活。對于教育者而言教育從生活中入手,在生活中產生,再回歸于生活。校外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拓展和延伸,相對于學校教育的“課外”性給予了受教育者更多自主選擇、嘗試、探索和發現積累改造經驗的機會,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需要、在遵循全面發展的同時注重個性化培養?!皻w屬”意為屬于;劃定從屬關系?!罢J同”則是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地域文化在校外教育活動過程中對受教育者構建的這兩種正面心理感知會直接形成“地域文化性格”?!暗赜蛭幕愿瘛辈⒉皇莻€別的性格特征而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環境中具有穩定性和傾向性的共同心理特點?!暗赜蛭幕愿瘛卑殡S著地域文化的發展而逐漸發展沉淀,并借助教育的力量傳遞和延續下去。
三、 江西校外教育中的地域文化利用
(一) 江西地域文化——贛文化簡介
根據傳世文獻的研究,“贛”字可考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并有多種書寫體,基本構造從章、從欠、從貝、欠亦為聲符?!摆M”同“贑”即“灨”意為贛江,江西水名。
贛文化泛指江西省行政區域內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稱。從最初的越文化、吳文化、豫章文化、江左文化傳承而來,在兩千多年中不斷和中原文化融合以及現代文明的洗禮,最終形成成今天的贛文化。自漢初立豫章郡而萌發贛文化的種子,歷經魏晉的迅速發展到宋元明達到輝煌至現今。從整體上看,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鮮明的地域特性。經長期發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構成層次豐富、脈絡清晰的網絡。從地理區域上概述,贛文化包含了潯陽文化、豫章文化、臨川文化、廬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諸多子系統。從社會經濟發展影響方面概述,贛文化包括銅文化、瓷文化、建筑文化、書院文化、禪道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詩詞戲曲文化等,各自構成了相對獨立的系統,它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史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
贛文化中江西民間工藝美術文化的主線有四條,分別是以南昌地區的紅石雕文化、景德鎮的瓷文化、吉安地區的紋樣文化和撫州的磚雕文化為代表。
(二) 江西南昌紅石雕文化在校外教育中的利用
江西南昌紅石雕屬于江西地域民間工藝美術文化,藝術類別屬于視覺藝術范疇。有研究學者認為,民間工藝美術是由物像形態及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意識經過視網神經的刺激所產生的情感與心理波動,是用形象反應現實但比現實更具典型與直觀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視覺形態的某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當地的社會經濟生活,表達人們某時期或對某一方向某些層面的思想感情,以達到準確、鮮明、生動的視覺展現和形式、結構、技巧上的完美表現。民間美術孕育于生活中,服務于生活,是人們長期生活實踐的智慧結晶,反映了人們的內在需求與現實生活的關系。
“八一起義”是南昌這座城市的代名詞,1927年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武裝力量誕生于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紅色是最熱烈和溫暖的顏色,江西這片地域用自己所用滋養孕育著如鮮血般熱烈的紅土地。江西的氣候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等自然環境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由紅色砂頁巖和紅壤組成的紅色丘陵地帶。因為地質結構屬于紅色巖系,經過風化作用形成廣布地表的紅色風化物——紅石。紅石色灰紅,耐風化、較大理石等石材質地松軟易開采加工。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多以使用木質材料為主,較少使用石材。江西南昌的紅石作為建筑材料具有堅固美觀,就地取材,且性價比較高等優點,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始建于唐代的南昌歷史名勝地標——繩金塔。在南昌的大街小巷,沉浸于南昌的紅石雕地域文化中,每一塊紅石雕有具有自身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飽含深情。
江西南昌紅石雕是江西地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激烈碰撞融合的今天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作為傳承地域文化唯一途徑的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地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依托于教育,校外教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承載著的地域文化傳承使命。以江西南昌紅石雕文化為帶便的地域文化可為江西校外教育的發展注入鮮活的生命力。校外教育可根據自身課內與課外的特點結合紅石雕文化的內容開展相關活動,比如可在紅石雕建筑相對集中的地域建立保護區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江西紅石雕文化,也可結合美術、音樂、語言表達等課程開展豐富有趣的以江西南昌紅石雕文化為主題的活動,還可策劃和組織相關的圖片文史資料展覽傳承地域文化的同時豐富校外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從小在孩子們心中構建地域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全面發展注重個性健康快樂的人格。對地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實質上是教育關注個體獨特性的表現;有利于個體形成獨立正確健康的自我認知和意識;更有利于個體創新性意識和獨創能力的啟迪與培養。之于外在因素可提升校外教育的教育質量;可推動校外教育和地域教育的整體水平;更好的營造地域文化氛圍;將對地域文化的正面積極心理內化為推動發展的內驅力。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發展一方經濟,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推動地域文化可持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德保、鄒艷、朱潔編著,鄭克強主編 《贛文化通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2
[2] 丘斌.《江西民間美術現象》[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4
[3] 溫春香.《文化表述與族群認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03
[4] 中國兒童中心.《校外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1
[5] 錢江、任翠英.《現代校外教育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09
[6] 李婷.論地域文化的教育價值[J].地域教育研究,2013.11